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配对
中国人生活中的十二时辰由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时辰组成。
十二生肖则是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代表的十二个动物。
这两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有趣的是,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春季的三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代表的十二生肖是鼠、牛、虎。
子时代表新的开始,寓意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所以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的鼠就被赋予了“始”的意义。
丑时代表落实行动,而牛在农业中承担着耕地、拉车、牵马等重要工作,所以被称作“劳动者”,自然能与丑时相对应。
寅时源于阳光的初升,虎则有如刚毅勇猛的太阳神一般,所以虎被賦予了“明”的意义。
夏季的三个时辰是卯时、辰时、巳时,分别对应的生肖是兔、龙、蛇。
卯时代表万物生长,兔子自然与春天的植物、花朵连为一体。
辰时代表发芽、增长,龙有着依附着水云间飞舞的神话色彩,非常符合这一意象。
巳时代表热忙,蛇卷曲的形态与蠕动的动态,与高温下藤蔓盘旋起来的势头十分吻合。
秋季的三个时辰为午时、未时、申时,对应的生肖是马、羊、猴。
午时代表万物成熟,而马又是高速奔驰在田野上的代表,所以十二生肖中的马也就被阐述为“成就”。
未时代表收获,羊与收割植物的期间享受了春夏两季的成长,同时也与文化背景相关联,成为“美”的象徵。
申时则代表彰显,而猴子聪明机智,综合多个民间传说,被認為是非常能彰显自己的角色。
冬季的三个时辰分别是酉时、戌时、亥时,十二生肖为鸡、狗、猪。
酉时代表储藏,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救严寒和寄放农作物谷物的习惯,所以成了“储藏者”的代表。
戌时代表安眠,而狗卫家护人的本能,又被视為守护家庭的标志性图像,成为“保护者”的代表。
亥时代表终结,猪在农业上承担著“亡猪”的角色,而猪年也被赋予“终结”大红烛花、辞旧迎新的责任。
中国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配对的关联其实非常流行于中国文化,这些对应关系不但有助于向外界解释中华民族复杂多变的神话和文化,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空间。